不少人也聽老人家說過,寶寶在孕期頭3個月會「陀唔穩」,所以準媽媽做任何動作都要特別小心。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脾與胃在消化食物及輸送養分方面各有所主。
香港每4人就有1人患鼻敏感!常見的致敏原與花粉、灰塵、動物毛屑等有關。
除了痰多咳嗽,要數最多人談論的新冠後遺症就是「腦霧」。
天氣時冷時熱,疫症又正在肆虐,不少港人近日紛紛失守,陸續染上新冠或感冒病毒,即使已經康復仍持續咳嗽。
香港天氣寒冷,天文台本週(18日)少有地發出霜凍警告。
世界盃即將進入決賽,球迷除了準備大量零食捱夜睇波,其實更應準備調補湯水,讓捱夜、睡眠不足對身體造成的損害盡量減低! 研究顯示,經常捱夜或睡眠不足的人士,在誘發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的機會比一般人高3至5倍。
冬季天氣清涼乾燥,吸入冷空氣後容易使人喉乾不適。
癌症治療向來以西醫為主,但近年越來越多學者把中醫納入治療癌症的療法之一,到底中醫能否幫助治療癌症?這次由身兼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及註冊中醫師雙重身份的蘇子謙醫生,和大家講解中西合璧如何治療癌症。
不少香港人長期生活在壓力之下,面對工作及住屋等形形式式的不同壓力,有可能有失眠問題,出現難以入睡等難處。
第五波疫情嚴重,中央向香港捐贈出一批抗疫物資,除了為港人熟悉的快速抗原測試包外,亦有抗疫中成藥15萬盒「金花清感顆粒」,其藥品標明可以「清熱解毒」。
拔罐後,總會留下整個背脊的瘀印,顏色深淺不定,通常用在背部、肩頸等位置。
最近天氣不時下雨,又適逢夏季,不少「濕重」的生果當造,容易令體內積聚濕氣。
終於踏入初春到臨前最冷的一月份,在冬換春之時,外感往往特別常犯,尤其現在肺炎肆虐,想建立身體衛外能力,養生前提依然是補腎,「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新型肺炎 (COVID-19) 疫情自年初開始爆發,醫管局在4月底推出「中醫門診特別診療服務」,為新型肺炎康復者提供10次免費中醫內科門診服務,跟進後遺症,至今有約410人求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