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氣產品「龍角散」深受港日台人追捧。
正值2月中,即將踏入潮濕春季,潮濕天氣對家庭造成的影響可大可小,因為濕氣重會導致牆壁、天花板、地板和木傢俱出水發霉,更甚的是,潮濕天氣會令呼吸道感染、過敏反應、濕疹、哮喘等健康問題惡化。
消委會今日(15日)公布最新一期測試結果,28款預先包裝乾製耳類食用菌樣本中,有12款被檢出至少含1種有毒傷肝的除害劑;16款乾製木耳、雪耳、雲耳不含除害劑;全部樣本均檢出金屬污染物。
為了養好身子,應付忙碌工作或考試,不少人會選擇以滴雞精產品提神。
天氣終於變得清涼,又是大家出動行山的季節。
由於金屬材質具有耐熱、耐磨且導熱佳等特性,因此廣泛作於烹食之上。
食油是每個廚房的必備品,這次消費者委員會測試了市面上50款食油,包含13個類別。
香港人習慣進食方包,無論是早餐午餐、下午茶等,都可能進食以方包製作的三文治套餐。
現今新推出的髮膜大多為沖洗式髮膜,只須在已洗淨的頭髮敷上數分鐘再沖洗,已可令頭髮柔順,過程不需要加熱。
浴巾是大家每日洗澡的必備品,這次消委會首次測試市面上40款不同價格的浴巾。
踏入4-6月,不少人會選購抽濕機。
包裝米粉方便快捷,只要數分鐘就可以完成煮食,而且在疫情之下,不少人會預先購買一些糧食儲起,包裝米粉可能是主食的其中一個選擇。
消費者委員會日前公布多款丸類的基因測試,發現市面上部份丸類與商品名稱不符,例如牛丸類中,最大成份並不是牛肉,反而是雞肉或豬肉;龍蝦丸不含龍蝦等等。
消委會日前公布測試,市面上60款丸類之中,部份實際成份與聲稱的不同。
消費者委員會聯同國際消費者研究及試驗組織測試市面上11款止汗劑及體香劑,發現大部分樣本表現參差。
香港正值春天,進入回南天時候,大部分家庭都會購入吸濕劑擺置衣櫃,防止潮濕發霉。
近年的廚房電器新寵非氣炸鍋莫屬,用家追求可口脆物之餘,仍可零罪惡感不用攝取過多添加食油。
新型肺炎 (COVID-19) 本地疫情持續,在疫苗全面接種前仍要戴好口罩。
意粉是港人喜愛的主食之一,但近日消委會測試市面上35款乾意粉樣本,發現有23款驗出少量除害劑,包括2款聲稱為「有機」的樣本;其中14款檢可能致癌物「出草甘膦」,包括2款供嬰幼兒食用的樣本,全部低於香港《食物內除害劑殘餘規例》或歐盟的相關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