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人手緊拙,導致公共醫療系統承受巨大壓力,一直是本港醫療面對的問題,近年,本港人手流失趨向年輕,政府及醫院管理局設法挽留人才。
小朋友萬一要入醫院,步入陌生的環境,必定會徬徨失措!特別是當嬰兒需要在接種疫苗後貼上膠布,或因傷而紮上繃帶,更加會難以習慣在幼嫰肌膚上纏有異物,結果會感到不適及無法停止哭鬧。
香港第五波疫情幾何式爆發,確診數字與日俱增,醫療系統不勝負荷、防疫保健物資出現短缺,不少市民深感無助,擔憂會否中招。
近日網絡多人轉載一篇表明「來自明愛醫院行政總監屈銘伸醫生」的隨筆,當中談論到在疫情急劇發展下,明愛醫院不但員工出現陸續確診,每日求診病人有增無減,惟出院人數的速度和渠道有限,屈醫生概歎:「直到目前為止,我還不知道我們的出路為何?還得掙扎到何時?」 隨筆中開首,將現時到醫院求診的病人分為三類:分別是 1)病危者; 2)臥床院舍長者、智障或視障人士,獨居長者; 3)行動自如者;或輕症及無症狀患者 文中提及面對疫情的策略,是增加和維持醫院內部運作的效率,加快病人留轉: 對於重症患者,病房和急症室團隊會加強聯繫,盡力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