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瘦內肥】身型纖瘦就健康嗎?小心內臟脂肪引發的4大風險

健康資訊
小心內臟脂肪引發的4大風險

許多人都會羨慕那些怎吃也不會長胖的人,認為他們無需刻意減肥就有健康苗條的身型,其實健不健康並非只由體型來判斷。多數人只在乎看得見的脂肪,對於看不見的內臟脂肪卻毫不在意,事實上內臟脂肪對健康造成更大問題。過多內臟脂肪對身體可引發什麼風險?我們又如何檢測自己內臟脂肪的情況?

什麼是內臟脂肪?

其實我們常說的體脂肪大致可分為兩種:

一、皮下脂肪,即是一般儲存於皮膚下方,也是我們隨手就能捏起的脂肪,作用是維持人體體溫,蓄積能量或避免身體受到外力衝擊;

二、內臟脂肪,又稱為腹部脂肪,因為主要堆積在腹腔內並包裹內臟,當脂肪過多就會有突出的腹部和過大的腰圍。所以蘋果型肥胖(手腳纖細,但腰圍較粗)比梨型肥胖(大腿或臀部較粗大)更令人擔憂,因為較多的腹部脂肪也是較多內臟脂肪的指標。 

腹部脂肪堆積在腹腔內並包裹內臟
腹部脂肪堆積在腹腔內並包裹內臟

為何纖瘦人士也會有過多內臟脂肪?

有些人明明身型纖瘦,體重與BMI (身體質量指數) 也沒有超標,也可能有內臟脂肪過高問題。其實這就是所謂的「外瘦內肥」的族群,原意是Thin on the Outside, Fat on the Inside」,他們往往會因為外在不易察覺內臟脂肪過高而失去警覺。

這類人通常不愛大吃大喝,但可能愛吃甜食或消夜,不愛運動,也是久坐不動。由於他們皮下脂肪不厚,但身體代謝脂肪的能力不佳,只是外表看起來瘦而已,往往在體檢的時候才發現內臟脂肪較多,可能有脂肪肝、三酸甘油脂與膽固醇明顯升高。

過量的內臟脂肪可引發什麼健康風險?

一般內臟脂肪囤積的關鍵在於基礎代謝,而基礎代謝的多寡決定內臟脂肪的量。身體基礎代謝率低,若仍是吃太多、吃太油、運動量不足,攝取的熱量超過消耗的熱量,多餘的熱量就會轉成脂肪囤積在體內,形成內臟脂肪。

而內臟脂肪太多就會引發以下健康問題:

一、血脂上升

肝臟可能把內臟脂肪轉變成膽固醇,增加血脂肪濃度,另一方面,脂肪可以透過門脈系統,讓血脂肪從肝臟傳到全身,造成血脂肪偏高,容易引心血管疾病、中風機率上升。

二、高血壓

內臟脂肪會誘發身體產生更多發炎反應,血管內因此沉積斑塊且變得狹窄,導致高血壓風險增加。

三、血糖調控變差

內臟脂肪另一個問題是這些脂肪會釋放出化學訊息,傾向把更多的脂肪儲存在內臟裡,容易產生「胰島素阻抗」,導致血糖調控變差,提高第二型糖尿病風險。

四、引發慢性病與癌症

內臟脂肪所分泌化學物質,會干擾人體荷爾蒙,與眾多慢性病有關。特別是女性內臟脂肪過高,不孕、女性癌症(乳癌、卵巢癌)、大腸癌的比例相對較高。 

2招簡單自測內臟脂肪
2招簡單自測內臟脂肪

2招簡單自測內臟脂肪

一般而言,我們必須靠電腦斷層攝影才能精確知道身體有多少脂肪儲存,但大家也可以從以下兩個比較簡單的方法可以略知內臟脂肪。

一、量腰圍

簡單而言,一般亞洲男性腰圍超過90cm (35吋半),或亞洲女性腰圍超過80cm (31吋半),就屬於中央肥胖,需要小心內臟脂肪過多的問題。

二、計算腰臀比

腰臀比指的是腰圍與臀圍的比值。利用腰圍÷臀圍,若男性腰臀比例>0.9,女性>0.8,也是內臟脂肪的高危險群。

資料來源:WebMDMedical News Today
製圖/文字:Health Concept 


即刻follow我地Facebook同Instagram,隨時接收最新資訊!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