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知識】抗生素就是消炎藥?解開有關抗生素的5大疑問
大家都知道抗生素可以抑制細菌生長或殺死細菌,被譽為二十一世紀醫學發展里程碑的代表藥物。然而抗生素的強大藥效,讓社會大眾誤以為「抗生素是萬靈丹」的錯誤觀念。若果抗生素不當使用,可讓細菌產生抗藥性,使疾病更難治癒。到底我們如何可以避免產生抗藥性,以及避免濫用?
抗生素就是萬靈丹?
其實抗生素適用於兒童常見的細菌性感染症,包括中耳炎、鼻竇炎、部分的扁桃腺炎、肺炎及泌尿道感染等。至於病症是否屬於細菌性感染症,則有賴醫生藉由知識、經驗及檢驗來判斷,切勿未經醫生診斷即自行使用抗生素。
不同種類的抗生素可用作治療不同的細菌感染。但抗生素對於病毒感染,例如傷風和流行性感冒(流感)等並沒有療效,更會增加身體的負擔。此外,抗生素對於黴菌也是無效,這種病原體最常引發的病症有香港腳或是尿布疹之類。
抗生素等如消炎藥?
有人誤以為抗生素就是消炎藥,其實抗生素是作用於殺死微生物;當造成感染的微生物數量減少,發炎現象自然就會趨緩。但是當發炎並非源於感染或是抗生素對感染的病原體無法加以消滅,則當然沒有消炎的作用。譬如說撞傷沒合併感染,抗生素對消腫沒幫忙,就不應使用。
為何每次都要完成整個療程?
大家常會聽到,病人應該確實依足醫生指示服用抗生素,不可以因症狀改善就自行停藥。因為抗生素的抗菌效果和體內維持的濃度有關,如果沒有按時服用藥物就無法達到殺菌目的,反而會導致出現抗藥性,也為身體帶來額外的負擔。
在不正確使用抗生素的情形之下,細菌會藉由基因突變或自其他抗藥性細菌身上取得抗藥性基因來保護細菌本身,導致抗生素的使用只能越來越強,才能控制細菌生長,所以大家都一定要按照醫師指示定時定量服用抗生素。
常吃抗生素會出現抗藥性?
首生,所謂的抗藥性(或稱耐藥性)是指當細菌變異,對原本有效的抗生素免疫,使藥物無法再控制同類感染。一旦細菌對多種常用的抗生素產生抗藥性時,便會成為「超級細菌」或「多重耐藥性細菌」,引致嚴重的感染症狀。
然而細菌會產生抗藥性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人們不正確使用,甚至濫用抗生素,使抗生素不能一舉殲滅細菌,讓細菌有機會找到對付敵人的方法。
如何避免濫用抗生素?
一、不自行購買
抗生素屬於處方用藥,切勿自行至藥局購買,必須有醫生的專業判斷與檢驗,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以及選擇適當的抗生素。
二、不主動要求
許多人會把抗生素當成消炎藥,在就診時主動要求醫生開立,但若服用不必要的抗生素,不但會造成身體負擔,還可能產生副作用,有時甚至會殺死體內的正常菌叢,造成免疫力下降。
三、不隨便停藥
抗生素一定要按時服藥,並完成整個療程,切勿因症狀有所改善而自行停藥,以免造成細菌衍生出抗藥性,原來有效的抗生素也就不再有效了。萬一發生抗藥性細菌感染,世界各國都可能面臨無藥可用的窘境,需要民眾與醫學界共同努力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