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體溫體質】低體溫=血液循環差 4個方法回復正常體溫

4個方法回復正常體溫

隨著疫情持續,大家生活都已習慣頻繁接受體溫量測。大家都深怕體溫太高可能是受病毒、細菌侵害之虞,事實上體溫經常不到36℃,也必須提高警覺,因為免疫力可能正在逐漸下降,若置之不理,可成為諸多疾病的禍因。

何謂「低體溫」?

「低體溫」指的是體內溫度較低,自己是不會感受到冰冷。體溫的調節是由自律神經所負責,所以只要自律神經失調,人體就無法正常調節體溫。大部分顯示在老人和女性身上,但是現代人常有的長期睡眠不足、工作過量、壓力大等問題,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故而會引發低體溫及其它身體不適出現。

雖然低體溫可能是低於正常體溫1℃,還不到失溫症那樣的嚴重,但是低體溫是免疫系統下降及荷爾蒙的分泌異常的指標。

若體溫正常,就代表體內免疫系統和荷爾蒙的分泌都能正常;而體溫上升的狀態,主要是讓免疫系統能正常運作,加強抵抗致病物的能力,加速細胞修復,調節體內荷爾蒙平衡,解除體內異常的疾病狀態。

體溫偏低有什麼健康影響?

體溫偏低也代表體內的血液循環能力差,所以氧氣、營養素和荷爾蒙等人體所需物質的運送不佳。體溫降低1℃,基礎代謝大概會下降12%,會加速老化、熱量消耗緩慢,所以就變得不容易瘦下來。

此外,內臟和免疫的功能也會連帶變差,據研究體溫降低1℃,免疫力會降低30%。例如:內臟功能也會因為體溫低變得遲鈍,吃進去的食物無法完全消化,熱量吸收不足,就會讓人感覺倦怠、疲勞、沒有食欲。

體溫降低,酵素分泌量就會減少,使免疫細胞的熱量來源不足,活動變遲鈍,抵抗力下降,嚴重時將無法對抗體內產生的癌細胞,引發癌症。據研究的證據顯示,癌細胞在36度以下的低體溫狀態,增殖最為旺盛。 

體溫偏低也代表體內的血液循環能力差
體溫偏低也代表體內的血液循環能力差

如何改善「低體溫」體質?

一、多站立

其實姿勢與熱量產生的關聯性不小,例如:躺臥與坐下約有10%的差異;坐下與站立著之間也有10%的差異。也就是活動或站立可以靠肌肉活動因耗能而產生體熱,進而讓體溫升高。所以適時打斷久坐,有助燃燒脂肪,升高體溫。

二、減少使用空調

人體有一種自行調節體溫的功能,不管外在環境的溫度如何,身體還是可以保持一定的溫度。但如果整天都在有空調的室內,又或者整個晚上都吹空調,這樣調節體溫的功能將逐漸變弱。

三、多運動

建議早餐前補充水分後,可以進行30分鐘走路或慢跑的輕鬆有氧運動。通常體溫在上午最低,這時運動可以使交感神經作用,提升體溫0.8-1℃左右。若能養成每天都走路或慢跑30分鐘的有氧運動習慣,可以提高體溫、加速新陳代謝,而且可以減少內在脂肪,對管理體重也很有效。

四、減壓

持續處於壓力過大的狀態,也可能導致調節系統失調而使整體循環不順,造成體溫偏低。所以要調整心情,多讓身體放鬆,可做些自己喜歡的事來讓自己心情美麗,或可浸浴解除身體的緊繃狀態。

資料來源:Nat Rev Immunol.Medical News Today
製圖/文字:Health Concept 


即刻follow我地Facebook同Instagram,隨時接收最新資訊!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