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病症】風濕不是老人病?了解類風濕關節炎的成因

健康資訊
了解類風濕關節炎的成因

有時關節疼痛,大部份人都以為只是一般勞損,其實這可能是類風濕關節炎的症狀。提到「風濕」,大家可能先想到這是老人病,或者刮風下雨就會引發關節疼痛。其實類風濕關節炎是本港常見的風濕科病症之一,屬於自身免疫系統異常而出現的慢性炎性關節疾病,與年齡和天氣無關。

什麼是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最常見的自體免疫性關節炎。正常狀況下,人體免疫系統會製造抗體,並攻擊病毒、細菌等外來異物,避免感染。

而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來說,免疫系統會將抗體誤送至關節處,導致抗體攻擊關節周邊的組織,使得包覆關節的滑液(synovium)發炎、疼痛,並釋出會傷害周遭組織的化學物質,可能影響的範圍包括骨骼、軟骨、韌帶、肌腱。如果未經治療,這些化學物質會逐漸使關節變形、歪斜,最後可能徹底損傷關節。

大約四成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還會有超過關節以外的症狀,像是讓皮膚下有異常突起的類風濕結節,可以是位在手肘、前臂、手指頭,也可以長在心臟、肺臟裡。長在肺部的類風濕結節雖然不是惡性細胞,但還是會讓患者咳血、肺部塌陷。

哪些人是高風險人士?

典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為中老年婦女,雖然至今尚未找到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生的原因,不過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30-50歲中年族群,又以女性患者罹病率較高。

此外,類風濕性關節炎有遺傳的傾向。本身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人,其子女或兄弟姊妹將來發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是一般人的3倍。若最近親屬的「類風濕性因子」與「抗CCP抗體」皆呈現陽性,則發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機會更高。

不過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內在基因、外部誘因交互作用的結果,也就是說,有遺傳基因不一定會發病,還要有外部誘因。 

典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為中老年婦女
典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為中老年婦女

外部誘因包括什麼?

許多人或許還未出現關節發炎的症狀,建議可由生活習慣與飲食做調整來預防:

吸煙者發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是從未吸煙者的1.64倍,吸煙量越大,發生風險越高,而戒煙能降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

另外,牙周病患者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是沒有牙周病者的1.91倍,因此保持口腔清潔也是重要的預防方式之一。而體重過重與常吃紅肉、加工肉類、精緻醣類、甜食,也易增加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

抽血檢驗可及早發現?

早期的類風濕性關節炎不易診斷,其表徵可能會被誤認為其他疾病。因此有部份身體檢查會進行抽血檢驗「類風濕因子」(Rheumatoid factor),以檢驗有否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檢查結果若呈陽性反應,有較大機會是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反映,但有時沒患上此症的人士亦可能呈陽性反應。

不過這個因子或發炎指數只是反映體內抗體的活躍程度,有機會受其他病毒感染影響,更有兩、三成確診病人的類風濕因子會呈陰性,所以不能夠單憑一個項目有異常就作出診斷,必須配合臨床症狀作全盤考慮。

類風濕關節炎與一般關節痛有什麼分別?
兩者最大分別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早上一覺醒來會有關節僵硬難以移動,出現「晨僵」的現象,並持續30分鐘以上。患者的四肢的小關節,如手指、腳趾、手掌及手腕等近端關節發炎,而且通常是對稱性,即左右兩邊同一排關節會出現同樣症狀,亦有些患者的膝蓋、肩膊及髖關節等大關節受到影響。

資料來源:CDCMayo Clinic
製圖/文字:Health Concept 


即刻follow我地Facebook同Instagram,隨時接收最新資訊!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