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健康】腸道也會出現中風?了解急性腸缺血的成因

健康資訊
了解急性腸缺血的成因

一般人都知道腦中風,但原來大小腸道也會中風?所謂「腸中風」就是腸道的血管發生血栓與血液受阻,造成缺血性的腸壞死。患者若是腹部出劇烈疼痛之後,並未能在黃金6小時以內進行血管溶栓,死亡率也大大提高。

「腸中風」是什麼?

腸中風就像腦中風一樣,是因為腸動脈血管堵塞,造成供應大腸小腸的血流不順暢,如果持續缺血狀態太久,腸道就開始變黑、壞死。

腸中風的兩大主因:一是患者的血管壁有硬化造成管腔狹窄、血流不足等問題,平常雖然血量足夠,但進食後因為需血量增加,若無法及時供血將導致腸道缺血,引發腹部的絞痛;

其次就是血塊堵塞,也就是說從心臟打出血塊,或腸子血管壁形成血塊,可能在腸道發生堵塞、引起患者急性絞痛。

急性腸缺血容易發生在超過六十歲以上的人士,病人常原本就患有動脈粥狀硬化、糖尿病、及高血壓等其他心血管疾病,或是有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心肌梗塞的問題。甚至還很有可能患者已經因為休克、呼吸衰竭等原因住進加護病房。

簡單來說,急性腸缺血通常發生於整體健康狀況並不好的患者身上。年輕一點的病人若帶有心房顫動、吃避孕藥、其他凝血疾病、或使用毒品的話,同樣有機會罹患急性腸缺血。 

「腸中風」是腸道的血管發生血栓,血液受阻
「腸中風」是腸道的血管發生血栓,血液受阻

腸中風死亡率高?

腸中風的症狀,是腹部劇烈疼痛,但是患者沒辦法描述到底是上腹、下腹或是左右腹部哪邊疼痛,甚至按肚子檢查哪邊疼痛的時候,患者也沒有辦法說出個所以然來。然而隨時間過去,症狀越來越嚴重,患者還會有噁心、嘔吐、肚脹、發燒、血便等症狀。年紀大一點的人,還會開始神智不清。這情況唯有靠電腦斷層攝影才能看到腸子堵塞的狀況。

腸缺血會造成腸壞死,所以需要盡量在發病後6小時內進行治療,打通血流以降低腸壞死範圍,不然可能因敗血症造成死亡。一般因為肚子痛的原因太多了,腸壞死容易被忽略,等到發現時再開刀,治療通常已經來不及,死亡率高達70%以上,甚至將近100%。

水份不足也可能做成腸中風?

台灣過去就有一名82歲老伯本身有輕微三高問題,又長期少喝水,加上即使天氣悶熱,老伯為了省錢捨不得開冷氣,導致身體嚴重缺水,令血液變得濃稠而凝固,容易產生血栓。幸好醫生在12小時內替老伯以緊急導管技術進行溶栓,讓他毋須進行腸道切除手術,休息後已沒有大礙。

即使術後也不易康復?

腸中風的治療,一般會盡速在黃金時間內移除血栓,擴大血管管腔以有足夠血流,之後再看病患的腸道有無壞死,若壞死要進行腸切除手術,病人在術後會缺少一大段腸子,造成「短腸症候群」,過短的腸子會讓患者無法吸收足夠營養,期間久了可能造成營養不良,這時需要將營養直接注射、打入體內進入血液中。

如何預防?

要預防腸中風,除了控制心律不整、控制三高,一定要定期服藥,同時適當喝水以避免脫水。而秋冬季時,人體本身也會為了因應環境變化,血管動力改變加強作用,這麼一來也會促成血栓的形成,不可不慎。

資料來源:healthline
製圖/文字:Health Concept 


即刻follow我地Facebook同Instagram,隨時接收最新資訊!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