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產毒素】新西蘭婦海灘拾花蛤回家烹煮 食後30分鐘後嘴唇麻痹擴散全身

新西蘭婦海灘拾花蛤回家烹煮

紐西蘭有名女子Kim Taia近日向媒體分享,她在2014年的一次海產中毒經歷。她當時到訪北島小懷西沙灘(Little Waihi)遊玩,並挖了一些澳洲花蛤,她其後將花蛤帶回家進食,在進食的30分鐘後,開始感到嘴唇發麻及頭暈,而麻痹感逐步擴散,她進一步感到頭暈目眩,口齒不清,以及視野狹窄。在12小時後,她已經全身麻痹。

該女子獲送院後並未即時被診斷出患上甚麼症狀,她在醫院留醫數小時後,病情惡化,不但身體變得虛弱,更呼吸變弱,醫生最後詳細檢查後證實她患上「麻痺性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

根據本港食物安全中心資料,痳痺性貝類毒素來自貝類所吃的浮游微生藻。蜆、青口、蠔、扇貝、帶子等雙殼貝類,通常是造成貝類中毒的媒介,因為牠們是濾食性生物,容易攝取水中的毒藻。

人們進食受污染貝類後,神經系統的鈉離子通道會受毒素影響,中毒症狀通常在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出現,包括刺痛、痲痺、口部四周出現灼熱感覺、發燒、出疹和步履踉蹌等,而且往往會有腸胃病症狀。嚴重者可能會出現癱瘓、呼吸停頓,甚至死亡,但大部分患者通常在數天內康復。

預防痳痺性貝類中毒方法:

1. 向可靠及持牌的海鮮店鋪購買貝類
2. 在烹煮貝類前先除去其內臟、生殖器及卵子
3. 每次只進食較少分量的貝類及避免進食烹煮後的汁液
4. 兒童、病患者及老年人較容易因進食含有毒素的貝類而中毒,故此應加倍小心
5. 進食貝類後若出現中毒症狀,應立即求醫

製圖/文字:Health Concept


即刻follow我地Facebook同Instagram,隨時接收最新資訊!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