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新冠疫苗後遺症達201種 包括帶狀疱疹、血小板減少、心肌炎

新冠疫苗後遺症達201種

京都大學名譽教授福島雅典,近日發表有關「新冠疫苗後遺症」的調查結果,指曾出現的副作用有多達201種,並且「沒有固定的模式」。

2023年6月,福島先生與一群醫生共同成立了一個名為「疫苗問題研究會」的學術團體,旨在研究疫苗接種後的健康影響,即「疫苗接種後症候群」。

有關「新冠疫苗後遺症」,福島雅典表示在2021年12月到2023年11月期間,日本國內的疫苗接種後突發疾病清單中,總計出現了201種疾病,影響了各種體內組織。以報告的數量多寡排列,分別為:

(1)血小板減少(557宗)
(2)頭痛(455宗)
(3)心肌炎(344宗)
(4)伴有血小板減少的血栓症(328宗)
(5)深部靜脈血栓症(241宗)
(6)吉蘭-巴雷症候群(143宗)
(7)靜脈竇血栓症(143宗)
(8)過敏性休克(140宗)
(9)淋巴結腫大(132宗)
(10)血管炎(129宗) 

▲新冠疫苗後遺症達201種
▲新冠疫苗後遺症達201種

而根據厚生勞動省的數據,將輝瑞公司生產的疫苗接種後的死因製成圓餅圖,死因的前幾位是:
(1)血管系統障礙
(2)心臟障礙
(3)狀態惡化
(4)肺炎
(5)其他,其中血管系統障礙和心臟障礙佔了近一半。

福島雅典指,心血管和心臟問題幾乎發生在所有接種疫苗的人身上,認為接種後出現肌肉痛或發燒,從廣義上可以理解為血管炎。在疫苗接種後,有多種癌症的死亡率明顯上升。疫苗中的mRNA經過化學結構的改變,變得不容易破壞。此外,通過將其包裹在脂質納米粒子的膜中,使其更加難以破壞。mRNA變得不容易破壞這一點違背了生命原理。早前所有mRNA的臨床試驗都失敗,指明研究人員早已知道存在不良風險。

刺突蛋白質引發自體免疫反應,則免疫系統攻擊產生刺突蛋白質的自身細胞,可能導致非常劇烈的炎症或組織損傷。這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或皮膚肌炎等自體免疫性疾病頻發的原因。隨著與刺突蛋白質的鬥爭持續,人體固有的免疫功能也會下降,因而產生副作用:帶狀疱疹(生蛇)。

福島雅典強調,作為科學家應客觀看待事實,而不應將主觀意見摻入疫苗的評估中,從而批評那些將他稱為「反疫苗」的人。論文《新冠疫苗後遺症的真相》在《文藝春秋》四月號中發表。

資料來源:Yahoo Japan
製圖/文字:Heal th Concept 


即刻follow我地Facebook同Instagram,隨時接收最新資訊!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