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遠足】冬季行山溫差大恐現低溫症!天文台提3大資訊保山友遠足安全

冬季行山溫差大恐現低溫症-天文台提3大資訊保山友遠足安全

在夏季行山遠足使人大汗淋漓,容易中暑,所以不少人較喜歡於在秋冬季行山。雖然冬季清涼又雨量少,但天氣變化的可能還是不容輕視!

早前,天文台YouTube頻道「氣象冷知識」,就請來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高級講師雷雄德博士(雷Sir),為大家拍片講解冬天遠足的注意事項和事前準備! 

天文台YouTube頻道「氣象冷知識」講解冬天遠足的注意事項和事前準備
天文台YouTube頻道「氣象冷知識」講解冬天遠足的注意事項和事前準備

冬季行山 必用3大天氣資訊平台! 

雷Sir與天文台科學主任沈志泰於影片中提到,由於冬季天氣乾燥雲量又少,日夜溫差會很大;而且,每行上100米氣溫就會大概低0.6度,如遇上大風,風寒效應會令人感覺更加凍;加上冬季日照時間短,宜預早計劃行程及時間,還要帶齊裝備,包括:足夠的食物和水、外套、指南針、頭燈等等,方為上策!

他們還建議行山人士在出門前及在起點時,可先瀏覽以下3個提供天氣資訊的平台,確保天氣適合戶外活動才決定出發:

  1. 天文台九天天氣預報
  2. 香港遠足路徑天氣服務網頁
  3. 天氣資訊QR碼

「天氣資訊QR碼」張貼於全港60個郊野公園的告示板上。行山人士只要用手機掃描QR碼,即連接至「香港遠足路徑天氣服務網頁」,並會顯示附近行山路線的即時資訊,包括未來兩小時降雨預報及未來一小時閃電預報,非常有用! 

留意冷鋒過境引發低溫症
留意冷鋒過境引發低溫症

留意冷鋒過境引發低溫症! 

另外,除了留意基本的天氣狀況,冬季遠足前還要特別留意「冷鋒過境」使氣溫急跌的可能!

當冷鋒過境,山上能見度會低一點甚至下雨,不但影響方向判斷,令人容易迷路,若無適當保暖更會出現低溫症,最嚴重引致惡亡!

據衛生署資料,低溫症是指人體體溫降至攝氏35度或以下。病徵因患者的年齡、低溫程度和時間長短而各有不同。患者體溫在攝氏32度之時,會神智昏亂,震顫不受控制,肌肉強直、皮膚變白、瞳孔放大,進入僵凍狀態,繼而死亡。

尤其是長者,皮下脂肪較少,新陳代謝率較慢,溫度調節機能減退。在寒冷的天氣下身體未能對急降的氣溫作適當的反應。而跌倒也是患上低溫病的危險因素,所以行山遠足最好結伴同行,切忌一人獨自行事!才可安全地享受行山遠足的樂趣。 

圖片來源:天文台YouTube「氣象冷知識」截圖
製圖/文字:Health Concept 


即刻follow我地Facebook同Instagram,隨時接收最新資訊!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