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搭橋手術】心臟搭橋手術VS通波仔手術 了解心臟搭橋手術
心臟病是香港男性頭號殺手之一,而冠心病屬於心臟病的最常見一種,在2020年,死於心臟病的男性中,約65%是死於冠心病。治療冠心病,一般會透過「通波仔」手術,而心臟搭橋手術則是針對更嚴重的情況。下文將解釋心臟搭橋手術風險及過程。
心臟搭橋手術|心臟搭橋手術VS通波仔手術
提起冠心病,一般人可能馬上想起「通波仔手術」,但其實還有另一種手術,皆是用作治療冠心病病人,就是「心臟搭橋手術」。
「通波仔手術」屬於中型手術,入侵性較低,適合輕度至中度冠心病患者。它會撐開患者的心臟血管,並植入支架。它所須的時間較短,大約一個半至三小時則可完成。對患者而高,手術造成傷口相對較小,而且只牽涉局部麻醉,大部份病人在手術翌日已可以出院。
然而,對於較嚴重的冠心病患者,則有機會要動用「心臟搭橋手術」。心臟搭橋手術屬於大規模手術,入侵性較高。它會重新改變血液流通路線,以增加供應心臟的血液供應量。需要三至五小時手術時間,傷口會較大,還要全身麻醉。可想而知是較大型的手術,患者一般更長的康復時間,多數要經歷8-9天留院期。
心臟搭橋手術|心臟搭橋手術原理
為甚麼冠心病較嚴重的病人需要進行「心臟搭橋手術」?心臟搭橋手術的原理是甚麼?
冠心病的成因,是因為負責輸送血液到心肌的動脈出現硬化和變窄。這多數是由於膽固醇及其他物質在血管內壁堆積,形成斑塊;這個過程稱為「心臟動脈粥狀硬化」,俗稱「動脈硬化」。當內壁堆積物增加,通過動脈的血液流量便減少,而心肌得不到所需的血液和氧氣,最終導致胸痛(心絞痛)或心臟病發。
心臟搭橋手術如何治療以上情況?就是在已閉塞的動脈附近,搭建血管繞道,重新改變血液流通路線,以增加供應心臟的血液供應量。 此手術是於閉塞動脈附近位置搭建血管繞道,讓上游血液透過新接駁的替代血管到達下游,不再怕已閉塞的血管影響繼續流動。外科醫生會先從病人身體的其他部位(例如下肢、胸骨下)取出血管,用來「接駁」,作為手術中的血管繞道,跨過閉塞的冠狀動脈。
心臟搭橋手術|心臟搭橋手術風險
患者可能會擔心,既然心臟搭橋手術的入侵性較高,那麼是否意味著心臟搭橋手術成功率低?根據醫院管理局數據,心臟搭橋手術死亡率為1%至3%,而手術後可能發生的併發症包括失血、心肌梗塞及心臓衰竭、心律不均,甚至血栓塞、腦部損害、感染及麻木及虛弱等。
以上只是一般資料,不同病人的風險程度不同,有關實際情況的評估務必向主診醫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