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癌患者】健康男女提防墮入患癌陷阱 年度體檢要包括這項
對於都市人來說,定期身體檢查想必已成為關注健康的你每年必做的項目。這份年度健康成績單固然讓你對身體的基本狀況一目了然,但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你過去的成績單並不能全面反映你的健康狀況,只是檢查三高或一般身體機能真的足夠嗎?面對作為頭號殺手的癌症,你又有否想過需要進行癌症篩查呢?普遍市民認為癌症都會伴隨明顯病徵,沒有病徵自然無需擔心患癌。其實這是常見的謬誤,本文將逐步破解,並為你提供有效的癌症篩查及提防方案。
癌症初期可以無病徵 待病徵出現時才求醫就為時已晚
癌症雖然絕不罕見,但原來可以極度鬼祟!大家或以為患癌一定會出現非常嚴重和明顯的病徵,例如出現腫塊、咳血吐血、體重驟降,甚至突然暈倒等等。不過癌症作為頭號殺手,其可怕之處在於大多數癌症的早期徵狀都不明顯,甚至可能完全沒有徵狀!很多人在這個階段根本不自覺有機會患癌,以致待出現明顯病徵時才求醫,因而錯過了治療黃金期而經歷更艱辛的治療,過程也許帶來更嚴重的副作用,甚至大幅影響存活率。
鼻咽癌來得更「鬼祟」 好發於青壯年
在眾癌種當中,鼻咽癌有機會比其他癌症來得更無聲無息。由於鼻咽位於頭顱中間,位置相當隱蔽,不能靠肉眼觀察,亦不像其他癌症如乳癌般,有硬塊出現可以觸摸到而令人提高警覺;另外,鼻咽癌的早期病徵也較輕微,如頭痛、鼻塞、聲沙等,與傷風感冒非常相似,往往令患者容易混淆,有些患者甚至沒有出現任何徵狀,以致80%的鼻咽癌患者在初診時已是晚期2,這說明了鼻咽癌的來襲是如此「靜悄悄」和難以預計的。
鼻咽位於頭顱中間,一般難以憑肉眼察覺鼻咽有沒有腫瘤,亦難以自我檢查
更甚者,相比其他癌症,鼻咽癌的發病年齡較早,是香港正值壯年的男士 (20-44歲) 的頭號癌症1,而對於45-64歲的男性而言,鼻咽癌亦與大腸癌等位列常見癌症頭五位1!數據顯示,香港鼻咽癌患者當中有近四分一為女性1,所以女士們亦同樣需要注意!
相信看到這裡的讀者或已有疑問:究竟如何可以主動出擊,釐清自己有沒有受到鼻咽癌的威脅?定期進行早期鼻咽癌篩查可助你及時掌握健康狀況。
癌症檢查流程趨簡 有效識別隱形患者
以往要檢查癌症,動輒要花上近五位數的金額,或大費周章,留院以入侵性方式抽取身體組織等。但隨著新技術崛起,癌症篩查現已很簡單方便,讓「健康人士」還未出現病徵前就可得知自己有否出現早期病變,識別出隱形患者。當中早期鼻咽癌篩查更發展到只須抽血,地點也不限於醫院,連體檢中心、醫療集團、或附近的診所也能夠進行。
應用前沿分析技術 最準確的早期鼻咽癌篩查
目前,坊間的鼻咽癌測試有三種技術,較早面世的「第一代」及「第二代」技術(圖表的右行和中行)均只針對檢測EB病毒的抗體和含量,但感染EB病毒並不等於患上鼻咽癌,有數據更指出全球近九成成年人都曾感染過EB病毒,因此EB病毒抗體和病毒量水平並非可靠的患癌指標;而「第三代」技術的出現可謂打破了舊有技術的局限——「次世代DNA測序技術」(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或簡稱 NGS) 能專門捕捉血液中的鼻咽癌DNA訊號,從而有效識別出早期鼻咽癌患者,包括尚未出現病徵的「隱形患者」。
本地生物科技公司Take2 Health的「Take2 Prophecy™ 早期鼻咽癌篩查」正是本港運用這項技術的先驅。通過NGS技術,其鼻咽癌篩查的準確度(靈敏度)高於 97%2,3,假陽性率極低(0.7%3);在技術層面及準確度上均優勝於市面上的傳統測試。
癌症篩查為健康人士提供了多一重保障,而能否準確找出「隱形患者」則是大眾挑選篩查方案的最重要指標。
「無徵狀不一定等於無癌症」 立即預約早期鼻咽癌篩查
其實大多早期癌症的存活率可以高達九成,連鼻咽癌也不例外。然而,往往大家都因舊有篩查技術的限制或諱疾忌醫而延誤診斷,導致需要面對更艱辛的治療甚至生命威脅。既然每年也會為自己安排一個年度體檢,何不趁年底升級自己的體檢項目,積極提防,別讓癌症「悄悄來襲」。
立即預約Take2 Prophecy™早期鼻咽癌篩查,只需抽血,最快3個工作天便有結果:http://bit.ly/3Edt5Ba
輸入優惠碼 [PRO500] 即享限時減$500優惠。
了解更多有關Take2 Prophecy™早期鼻咽癌篩查:http://bit.ly/3V0KVy7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取代臨床醫學意見,詳情請向專業醫護人員查詢。
參考資料:
1. Hong Kong Cancer Registry. Overview of Hong Kong Cancer Statistics of 2020. Hong Kong Hospital Authority, October 2022
2. Chan, K. C. Allen, et al. “Analysis of Plasma Epstein–Barr Virus DNA to Screen for Nasopharyngeal Canc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vol. 377, no. 6, 2017, pp. 513–22.
3. Lam, W. K. Jacky, et al. “Sequencing-Based Counting and Size Profiling of Plasma Epstein–Barr Virus DNA Enhance Population Screening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vol. 115, no. 22, 2018, pp. E5115–24.
4. Chang, Kai-Ping, et al. “Complementary Serum Test of Antibodies to Epstein-Barr Virus Nuclear Antigen-1 and Early Antigen: A Possible Alternative for Primary Screening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Oral Oncology, vol. 44, no. 8, 2008, pp. 784–92.
5. Tay, Joshua K., et al. “Screening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urrent Strategi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Current Otorhinolaryngology Reports, vol. 2, no. 1, 2013, pp.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