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非胖】水腫因為喝太多水?了解水腫的7大原因

健康資訊
了解水腫的7大原因

人體有70%由水所組成,水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角色,但許多人認為水喝太多會引發水腫,要改善水腫就不能喝太多水。其實引起水腫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種,必須對症下藥,才可減少水腫發生。

水腫到底是什麼?

所謂「水腫」就是指人體皮下與血管外的間隙之中,有異常的組織間液堆積,進而引起腫脹。若用手指輕輕去按壓水腫的部位,因為細胞中淤積大量水份,會向下凹陷,不會立刻彈回來,且情況愈嚴重,凹陷回復的時間愈久。

水腫可能影響全身的任何部位,但還是以手掌、手臂、腿部、腳踝、腳掌較為常見,而這些常見區域又可分為單側水腫及雙側水腫。

出現水腫就要限水?

其實水腫和水份的攝取無關,而是因組織間液異常堆積而引起腫脹。身體約四成的體水分布在細胞外液,其中2/3位於組織間隙中。由於總血量的調節對心輸出量和血壓很重要,所以身體會透過多重機轉來調控微血管和組織間的液體,當此調控失去平衡時才會發生水腫。

其實正常人每天攝取兩、三千毫升的水並不會造成水腫,反而常見因吃太鹹、體内鈉過多而造成水份滯留在體內而導致水腫,此時反而該多喝水來幫助身體將鈉排出體外。換句話說,水腫最重要的關鍵為限鈉,而非限水。

了解水腫的成因

一、局部血管栓塞

當深層靜脈出現血管栓塞時,會使靜脈的血液無法順利回流,而水腫部位大多是單側的下肢水腫。輕微者的水腫,可能只有足部、腳踝、小腿,但嚴重者可能會連大腿都出現腫脹狀況。 

用手指按壓水腫的部位,會向下凹陷
用手指按壓水腫的部位,會向下凹陷

二、淋巴水腫

淋巴是由微血管溢出富含蛋白質的液體,正常來說,淋巴液會經由淋巴系統遍佈全身,最後再回流至靜脈。淋巴系統有調節組織液的作用,當淋巴的回流變慢或受阻時,組織內積聚過多的淋巴液就會出現單側淋巴水腫。

由於淋巴回流的比率較靜脈低,發生水腫的情形也比較緩慢,患者比較不容易察覺,也不一定發生在下肢,全身各部位都有可能。

在癌症術後,如乳癌,也可能發生水腫。因淋巴結的摘除範圍或數目較大,或是術後恢復期較慢、感染等因素,影響淋巴回流機制而造成水腫。

三、體質性水腫

水腫的原因可能與生活型態有關,如上班族久站久坐、缺乏活動、體内鈉過多導致血液循環不佳,此情況較常發生在下午,腳踝、小腿會明顯出現腫脹。同時有部分女士在月經週期因荷爾蒙改變,或是懷孕時,胎兒壓迫骨盆腔,造成下肢循環差,因而出現水腫。

這種由體質、飲食等非疾病因素所造成的水腫,多半為暫時性現象且水腫程度較輕微,一般只要調整飲食、生活作息,或移除原因後就能改善。

四、肝硬化

肝硬化初期沒有明顯症狀,但隨著病情的發展,可能會出現水腫。通常水腫的發生,表示肝機能已經嚴重受損,原因是因為肝臟製造白蛋白的能力不足,導致血管內滲透壓下降。可注意的是肝病引起的下肢水腫是雙側表現,不會只有單側下肢水腫,也不會伴隨有紅、腫、熱、痛等發炎的現象。

五、腎臟病

腎臟病引起的水腫,同時會出現小便泡沫。主要是因為蛋白質大量由尿中排泄,血中蛋白太低所致。有部分的人則是因為腎機能嚴重衰退,無法完全排出水分及鹽分引起水腫。腎臟病水腫會全身性或身體兩側對稱性水腫,例如兩腳都水腫。

當尿液有像肥皂泡沫般彼此相連、又不易化開的情況時,就要趕緊作進一步檢查,確診是不是腎臟病。

其實水腫和水份的攝取無關
其實水腫和水份的攝取無關

六、心臟病

心臟病病人也常有水腫發生,尤其是心臟衰竭病人走路、爬樓梯都會喘息及呼吸困難,短短的路程或上爬幾階樓梯就氣喘如牛,非得要停下休息才能繼續走爬,並有胸悶、心悸、疲倦虛弱等現象,通常會併見下肢水腫。

七、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引發的水腫,是指在熱量攝取足夠,但蛋白質卻攝取不足的狀態下,引發的低營養狀態。雖然體重可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但肝臟合成的血清總蛋白質、血清白蛋白質,可能因營養不均而呈現低數值,進而引發水腫、腹水、免疫力低下的情況。

其實大部分人發生水腫是體質性的,不須做任何治療,千萬忌諱濫用利尿劑企圖消腫,反會加重病情,甚至再另外造成腎臟負擔。但如情況持續發生,或有明顯發展者,建議最好進行心、肝、腎、腎上腺等篩檢,以確知原因。

資料來源:WebMD
製圖/文字:Health Concept


即刻follow我地Facebook同Instagram,隨時接收最新資訊!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