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謬誤】稀粥反令胃酸倒流加劇 胃病患者該怎樣養胃?

健康資訊
稀粥反令胃酸倒流加劇

每當腸胃不適,大家都會直覺認為要吃得清淡點,因而選擇吃粥以降低油膩,減少腸胃負擔。然而對於部份病人而言,稀粥卻會引發胃酸倒流和腹脹感,選擇固體食物對胃部更有益。到底哪類病人不適宜吃粥?稀粥為何會對這些病人更傷胃?

腸胃不適都不應該吃粥?

對於急性腸胃炎和消化不良的病人而言,吃粥確實是不錯的選擇,有效減少摩擦胃部的機會,同時能刺激胃酸分泌,增加消化速度,減少脹氣。

然而腸胃不適並不只有急性腸胃炎,例如:胃潰瘍、胃酸倒流,或是胃酸分泌過多的人士,吃粥反而加重不適。由於粥水停留在腸胃道的時間不長,無法適當中和胃酸,導致胃酸分泌過多,更容易產氣造成腹脹,甚至是灼熱有疼痛感,胃潰瘍與胃食道逆流患者避免。 

老人家在食粥
老人家在食粥

為何稀粥會更傷胃?

雖然白粥比較好消化,一方面由於流質的粥會稀釋胃酸,進而刺激胃分泌更多的胃酸來消化食物,第二則是消化速度太快,當食物已跑到小腸,胃酸還停留在胃部,造成胃部的傷害,所以流質食物對於胃部健康、或是有胃酸分泌過多的狀況下反而傷胃。

相對而言,固體食物需要較長的消化時間,胃酸會慢慢分泌,也不容易因為水分壓迫而導致胃酸倒流。所以一般情況下,也建議少吃湯泡飯、或是在吃下固體食物後再喝很多湯水,以避免水分過多壓迫到胃部。

流質食物在胃裡排空的時間比較快,大概只要20分鐘,所以喝完水之後等個20分鐘再吃飯比較好。若是吃完飯之後再喝水、喝湯,排空速度會下降,胃部就會有壓迫感。

長期吃粥對腸胃也是無益?

要明白粥的主要成分是糊化的澱粉,蛋白質含量低,也幾乎沒有脂肪,很容易消化,若是想靠長期喝粥養胃,反倒會讓胃變得「懶惰」,因為胃有「用進廢退」的特點,若長期吃粥、麵條等易消化的食物,會間接造成消化能力退化。

其實養胃的首要原則就是「減輕負擔」,第一就是要減少攝取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濃茶、烈酒、生蒜芥末等都會損傷胃粘膜,還要避免吃過硬、過酸、過辣、過冷、過熱和太過粗糙不易消化的食物,如糯米、豆類相關製品都是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導致胃酸分泌增加,產生胃痛。各位必須得在日常飲食下足功夫保健,才能好好「護胃」。

資料來源:李宜霖胃腸肝膽科
製圖/文字:Health Concept 


即刻follow我地Facebook同Instagram,隨時接收最新資訊!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