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資訊】理工大學成功研發人工植骨新物料 比原有物料復原快1.5倍

健康資訊
理工大學成功研發人工植骨新物料

較輕微的骨折,「打石膏」可防止骨頭移位,令骨頭斷處自然療合。但如果骨折嚴重,就要接受「植骨」手術,填補骨質空隙。

舊時代傳統的植骨手術會用到「自體骨」移植(從盤骨抽取骨組織),但因可能造成疼痛,現時普遍採用人工植骨材料。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團隊近月展示最新的科研成果,膏狀的「光交聯納米複合仿生植骨材料」能夠以3D打印技術,將新物料製成骨架,又做手術直接注射至骨折處,再以紫外綫照射約140秒便即凝固,術後就有如新骨頭一樣可承重。

這項新的仿生植骨材料,能夠取代現時人工植骨材料的不足:天然聚合物承重力不足;合成聚合物需要以高溫加熱定型,過程中有機會破壞促進細胞再生的「生物活性分子」,導致骨骼癒合時間會較慢;陶瓷仿生骨則難以靈活配合患者骨折處的形狀。而理工大學所研發的仿生植骨材料,改善以上缺點,可承載生物活性分子,動物實驗亦證實,新物料助加快骨胳修補快1.5倍。

負責研發之一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趙昕指出,技術現時仍處於動物實驗階段,期望未來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逐步推展至臨床應用。

資料來源: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製圖/文字:Health Concept   


即刻follow我地Facebook同Instagram,隨時接收最新資訊!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