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專欄】治療冠心病首選通波仔 新一代支架降冠狀動脈狹窄風險

治療冠心病首選通波仔

心臟病是香港男士頭號殺手之一,單是2019年已有3,400多名男性死於心臟病,當有67%死亡個案為冠心病。冠心病是指心血管出現阻塞,雖然冠心病的死亡率高,但能夠及早治療可大大減低死亡風險。

通波仔是冠心病治療首選 

通波仔是冠心病治療首選
通波仔是冠心病治療首選

治療冠心病手術主要分為「通波仔」或心臟搭橋手術。通波仔屬微創,原理是經大腿內側或手腕動脈,插入導管至血管收窄處,以球囊充氣擴張血管,再以金屬網狀的支架固定,保持血流暢通。

如無法施行「通波仔」,便要搭橋,這是較大型的開胸手術,需要於病人胸腔或腿部尋找血管,移至心血管避開阻塞部分進行「繞道工程」。搭橋手術約三至五小時,病人需要全身麻醉,術後留院約一星期。相對來說,通波仔病人可局部麻醉,手術約一小時,留院一兩天可出院。因此,通波仔是首選。

通波仔支架推陳出新 

通波仔支架推陳出新
通波仔支架推陳出新

由八十年代第一代支架誕生開始,通波仔支架技術已推陳出新,當中包括:

傳統金屬裸支架:

於90年代獲 FDA核准,可有效支撐血保持血流暢通,但患者有冠狀動脈內支架再狹窄(ISR)的風險。

藥物塗層支架:

2003年於香港上市,支架可慢慢釋出藥物,抑制支架附近的細胞増生。這種技術已推出十多年,研究顯示可將心冠狀動脈內支架再狹窄風險(ISR)降至5-10%或以下。

帶藥塗層支架技術不斷進步。與第一代帶藥塗層支架相比,新一代的支架的金屬更薄、附有更好的藥物和聚合物。好處是可進一步降低冠狀動脈內支架再狹窄(ISR)的風險,並縮短服食雙重抗血小板藥(DAPT)的時間。

諮詢醫生作出合適的支架選擇 

諮詢醫生作出合適的支架選擇
諮詢醫生作出合適的支架選擇

不少病人都很關心支架類型的選擇,我建議病人多些與醫生商討,醫生會就不同因素提供意見。例如冠心病患者血管阻塞或狹窄程度、病灶長度和位置、血管鈣化情况、病人年紀、有沒有其他病患、能否服用抗凝血藥物等等,需要作出全盤的分析,為病人作出合適的選擇。

植入支架後並不能完全消除冠心病風險。為了預防心臟病復發,病人需服用一種或雙重抗血小板藥 ,用以稀釋血液。此外,很多病人誤會支架愈放得多,復發機會可減低,其實不然。通波仔後,病人一定要做好血壓、血糖、血脂(三高)管理,戒掉煙酒,才能減低復發機會。

撰文: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 駐院心臟科顧問醫生盧家業醫生 


即刻follow我地Facebook同Instagram,隨時接收最新資訊!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