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癌症】鼻塞原來有機會是鼻咽癌? 醫生籲進行高準確度篩查

癌症專區
醫生籲進行高準確度鼻咽癌篩查

鼻咽癌是香港常見癌症之一,很多人以為這種癌症只出現在吸煙人士、男士或老人身上,但事實上無論有沒有吸煙習慣,男女老幼也有機會患上。耳鼻喉專科醫生徐加明指出,不少病人經常受鼻塞或頭痛困擾卻未曾求診,最後驚覺原來是患上了鼻咽癌。現時市面上有不同的鼻咽癌抽血測試,而近年出現了新式「次世代早期鼻咽癌篩查」,這種高準確度的測試比以往能更有效找出未有明顯病徵的早期鼻咽癌患者,助其於確診後儘早接受治療,大大提高治療成效。

鼻咽癌又稱「廣東癌」 屬男士十大癌症殺手

鼻咽癌又稱廣東癌
鼻咽癌又稱廣東癌

鼻咽癌又稱「廣東癌」,這種癌症的高發地區為東南亞和南中國,當中在香港、廣東和廣西的病發率特別高。據2021年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本港每年有600至800宗鼻咽癌的新病例,屬男士十大癌症殺手之一。然而,鼻咽癌並非不治之症,早期鼻咽癌的存活率可高達9成,愈早發現,成功治癒的機會就愈高。

病徵若持續兩星期 就要儘快做檢查

耳鼻喉專科醫生徐加明
耳鼻喉專科醫生徐加明

常見的鼻咽癌病徵包括:單側頭痛、鼻塞、耳鳴、頸淋巴結腫大和流鼻血等。徐醫生指病人很多時以為鼻塞、耳鳴或頭痛問題只是「小病小痛」而沒有看醫生和定期進行身體檢查,結果延遲了診斷,在確診時已患上中晚期鼻咽癌。他建議,若這些病徵持續超過兩星期,或摸到頸部有淋巴結腫起,可能並非傷風感冒這麼簡單,市民應儘快找醫生作早期篩查。

市民應選擇準確度高的鼻咽癌測試

徐醫生續稱,目前舊式EB病毒測試有兩種:「EB病毒DNA定量測試」和「EB病毒血清學測試」,但EB病毒感染比較普遍,檢測出體內有這種病毒的DNA或抗體未必等於測試者患上鼻咽癌。有不少市民進行EB病毒血清學測試後,所得結果呈陽性,經鼻內窺鏡及磁力共振等詳細檢查後,最終發現沒有患上鼻咽癌。

事實上,舊式測試未有針對鼻咽癌特徵的DNA進行分析,假陽性率可高達40%(即每100個正常受測試者中,有40個人都得到錯誤的陽性報告,而他們實際上是沒有患病的),這些偏差(數據詳見於下表)容易造成測試者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測試的不確定性或會令他們使用更多時間和金錢作檢查。

為了準確地找出未有明顯病徵的鼻咽癌患者,近年有本地大學研發了新式「次世代早期鼻咽癌篩查」,只需簡單抽血,等候三至七個工作天就能有結果。這種測試利用了次世代DNA測序技術,專門針對檢驗血液中帶有鼻咽癌特徵的DNA,準確度(靈敏度)高達97%,假陽性率更只得0.7%(數據詳見於下表)。與舊式EB病毒測試相比,新式「次世代早期鼻咽癌篩查」結果更準確,能令測試者更放心,更有助減少因假陽性而引起的額外診斷程序。

舊式和新式次世代EB病毒抽血測試
舊式和新式次世代EB病毒抽血測試

甚麼時候適合進行早期鼻咽癌篩查? 

不少人誤以為鼻咽癌距離自己很遠,到了病情惡化才發現患病,白白錯過了黃金治療期。由於早期鼻咽癌的病徵有機會不明顯,徐醫生建議大眾應及早進行年度早期鼻咽癌篩查,而在揀選測試時應自覺選擇準確度高、假陽性較低的測試,這樣才能得出可靠的結果。若自己或身邊人屬鼻咽癌高危群組,例如:有鼻咽癌家族病史、吸煙習慣、日常有進食鹹魚等含亞硝胺的醃製食品,或長期處於含甲醛等致癌物的工作環境之人士,在進行年度身體檢查時應主動加入早期鼻咽癌篩查項目,讓精準科學時刻為健康把關。

徐醫生強調,若市民持續出現頭痛或鼻塞,應主動尋求醫生的專業意見,千萬不要待情況變得嚴重時才求醫,以確保患者能儘早發現患病並接受治療。

補充資料:新式「次世代早期鼻咽癌篩查」沒有年齡限制,測試者檢查前並不需要空腹,可以如常飲食或服用常用藥物。市民只需到診所或體檢中心抽血,其血液樣本會送往本港實驗室進行分析,等候三至七個工作天便有結果,再由專業醫護人員為市民解釋報告內容。

(資料由耳鼻喉專科徐加明醫生提供)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取代臨床醫學意見,詳情請向專業醫護人員查詢。

參考資料:

1 Lam, W. K. Jacky, et al. “Sequencing-Based Counting and Size Profiling of Plasma Epstein–Barr Virus DNA Enhance Population Screening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vol. 115, no. 22, 2018, pp. E5115–24.

2 Chang, Kai-Ping, et al. “Complementary Serum Test of Antibodies to Epstein-Barr Virus Nuclear Antigen-1 and Early Antigen: A Possible Alternative for Primary Screening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Oral Oncology,vol. 44, no. 8, 2008, pp. 784–92.

3 Tay, Joshua K., et al. “Screening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urrent Strategi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Current Otorhinolaryngology Reports,vol. 2, no. 1, 2013, pp. 1–7.

4 Chan, K. C. Allen, et al. “Analysis of Plasma Epstein–Barr Virus DNA to Screen for Nasopharyngeal Canc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vol. 377, no. 6, 2017, pp. 513–22.


即刻follow我地Facebook同Instagram,隨時接收最新資訊!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