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保健】每天刷牙都會有蛀牙?初期蛀牙竟可自行修復

牙齒健康
每天刷牙都會有蛀牙

蛀牙是極為普遍的健康情況,發生在各種年齡層。明明大家自小就知道早晚都要仔細刷牙,為何仍然會有蛀牙?而蛀牙又是怎樣形成?同時有許多人會因為怕痛而不敢去求醫,但原來蛀牙在初期可以自我修復?

為何會出現蛀牙? 

蛀牙
蛀牙

蛀牙醫學名詞是齲齒,主要原因是食物渣滓殘留於齒縫間,產生細菌代謝醣類,產生腐蝕牙齒的酸性物質,形成蛀洞。

初期蛀牙的部位通常是在牙齒的琺瑯質,患者是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牙齒表面通常是完整,憑肉眼看是不見有蛀洞的,因此患者是不知道牙齒已經被蝕壞。

但蛀洞會隨著時間慢慢擴大,病人的牙齒會變得敏感,冷熱等刺激就會感受疼痛,如果不治療就會引起牙齒周圍組織發炎、造成牙齒發膿腫脹。當細菌侵犯至牙髓時則會造成牙齒劇痛、鬆動或掉牙的情況。

為何每天刷牙仍然會有蛀牙?

每天刷牙
每天刷牙

我們都知道要預防蛀牙和牙周病,最簡單就是每日刷牙。然而這個自小就養成的習慣,大部份人都會草草了事,未能真正達到清潔效果。

首先,牙菌膜容易積聚在牙齦邊緣,故刷牙時應將牙刷以45度角斜放在有關位置,並確保內外都要刷得乾淨。因為細菌會透過食物中的糖份進入牙齒,並進行襲擊,故建議每天應最少刷牙兩次,每次兩分鐘,並必須使用牙線及漱口水,清潔牙縫間的牙菌膜,並應少食糖份高的食物,以免細菌有機可乘。

值得留意的是,不少人以為刷牙時間愈久、刷得愈大力,便代表愈乾淨,其實並非如此。太大力刷牙可能會導致牙肉萎縮,同時耗損牙冠的琺瑯質或牙根表面的牙齦和牙骨質,令象牙質外露,變成敏感牙齒。

蛀牙其實也關乎天生體質?

蛀牙關乎天生體質?
蛀牙關乎天生體質?

雖說口腔本身有成千上萬的細菌,當中細菌的種類更是千百種,但各自以穩定的比例和平共處,互相取得平衡。 

然而有部份人會因為基因影響,口腔本身就是一個利於蛀牙細菌(Streptococcus mutans)生長的口腔環境,他們需要花加倍的時間做口腔清潔,才能抑制蛀牙的產生。

過去就有個研究,找來了39位2歲的小朋友,此時乳牙才剛長出來,理應是最乾淨、最沒有蛀牙的時候。研究團隊分析了他們嘴巴裡的牙菌斑和口水組成,發現其中的5位小朋友:嘴巴裡面雖然沒有蛀牙,但蛀牙細菌已經出現,開始蠢蠢欲動。

持續追蹤2年,等到他們4歲的時候再分析一次牙菌斑和口水組成,發現剩下的34位小朋友之中,有26位小朋友的口腔環境還是沒有發現蛀牙細菌的存在。

比較這2組小朋友蛀牙情況差異發現:一開始的5位嘴巴充滿蛀牙細菌的小朋友在4歲時,平均蛀牙10.6顆;相比另外幸運的26位小朋友,平均蛀牙顆數僅0.3顆。蛀牙率足足差了將近35倍。

初期蛀牙可以自我修復?

蛀牙可自我修復?
蛀牙可自我修復?

由於初期尚未形成蛀牙洞,蛀牙只是暫時性流失表面的礦物質,這時候確實有機會自我修復。根據衞生署的資料顯示,每次吃喝時,牙菌膜中的細菌都利用食物中的糖分進行新代謝,產生酸素。不過口水可以中和酸素,可以修補牙齒已流失的礦物質。不過假如頻繁進食,口水就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修補的工作。所以初期的蛀牙,患者應該減少食甜食及酸性食物,以及減少吃喝的次數。

同時也會建議使用含有氟化物的牙膏,幫助補充牙齒表面流失的礦物質。而英國NHS的指引也特別提到,不宜在刷牙後立即使用漱口水,否則會洗掉牙膏留下的氟化物。

資料來源:衛生處Oral ScienceNHS
製圖/文字:Health Concept 


即刻follow我地Facebook同Instagram,隨時接收最新資訊!

你可能感興趣